教师风采
教育,生命的事业——记廖冬梅老师
 

教育,生命的事业

——记廖冬梅老师

 

于廖冬梅老师来说,教育就是她生命的事业,梦牵魂绕,心之所系。

    廖老师的教学宗旨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任课教师,她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注重进行德育、心育渗透的探索和实践,以进行人格和能力的培养。她时常利用课间与学生聊天,从聊天中了解学生对学科的意见和学习的困惑,从情感上与学生拉近距离;在备课时,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情联系起来;在批阅作业时,她把课堂观察到的表现写在学生的作业纸上提示或鼓励他们,慢慢的让学生喜欢上了她的课。教学十年,十年如一日,每天以真诚而愉悦的心情走进课堂。廖老师渐渐对教学有了如酒瘾的感觉,因为教学让她与青春朝气的学生有了心与心的交流和互动。所教的学科年年在同类学校中遥遥领先,特别是三年的高三成绩甚至超过了一些重点学校,由她指导的学生在2007年浙江省化学竞赛中成绩优异,创造了学校的新纪录。这些都源于她的执著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她也被评为校教学积极分子、最受欢迎的老师,2007年又被评为萧山区十二届教坛新秀。

    在工作中她严格要求自己,勤奋、踏实、诚信、有责任感。面对不同的学生,她都会尽力去帮助,做学生的知心人。在班主任工作中她大胆进行德育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平时,她总是虚心向别人学习,认真总结经验,撰写班主任手记,有多篇手记在学校比赛中获奖,其中《是金子,就会闪光》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心育论文二等奖。她做了多年的班主任,其中也当过一人多班的班主任,她的工作得到了家长和同行的肯定,也因此获得了许多荣誉,如:校“十大行为规范”优秀教师,校德育领袖,校优秀班主任,萧山区优秀班主任。

积极参加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和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不断在各方面丰富自己。除了本学科教学以外,她还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担任心理健康辅导员。曾经因成功开设《兴趣实验》选修课被媒体采访并报道,指导学生写的《沙地霉味》论文获杭州市三等奖;撰写的心育论文《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构建绿色通道》被评为萧山区专题论文一等奖;《维纳斯因残缺而美》获得浙江省化学教学案例二等奖;《和谐为先,合作共赢—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获得07年度德育年会论文二等奖,心育年会论文三等奖,杭州市第五届中小学德育优秀论文三等奖。因为工作出色,在2005年和2007年分别被评为萧山区教育系统先进个人。

天书无垠,行者无疆,人生的坐标,自己描画。一棵树的生长离不开土地,她热爱她的职业,把它当作自己成长的土壤,扎根其中,并茁壮成长。 

 

 

 

【论文举隅】

为生命成长构建绿色通道

__________“活动”式心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廖冬梅

 

一、研究背景

1998216,《中国青年报》以一篇“青春痘何罪之有”的文章,披露了一青年因满脸青春痘而悲观绝望,三次自杀未遂,最后竟以杀死他人以求政府法办的方式结束他的痛苦;20022月,本地某中学一学生由于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接受不了班主任和父母的批评,跳楼自杀未遂;20042月,云南大学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惨案__________生物专业大四的广西籍学生马加爵杀害了自己的四名室友,理由是在与室友玩牌时室友怀疑他搞了鬼,并说了一句“难怪某某过生日都不请你”之类的话。

据最近的有关调查研究发现,在近3000名大、中学生中,42.73%的学生“做事容易紧张”,55.92%的学生“对一些小事情过分担扰”,47.41%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冷漠”,67.26%的学生“在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48.63%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感到有些吃不消”。  

残酷的事实和令人担忧的数字暴露出我国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学生心理健康欠佳的问题,笔者认为学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单向灌输,缺乏对话交流。长期以来,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忽视学生是一个有生命、有思想的个体,忽视了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的、互动的、平等的。

2)脱离学生的真实生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如果一个人,他的生活包括了一个广阔的多样性活动和对世界的实际关系,那么,他的发展将会具有全面的性质。”为了追求升学率,学生长期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埋头于题海战术,生活单调、枯燥、压抑,思想单纯,这种封闭式的教育管理使得学生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一旦遇到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很差。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在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探索出了一种“活动”式心育模式,因为活动是心育的灵魂。“活动”式心育是由老师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一种教育形式。这里指的“活动”既可以是生命体之间的活动,也可以是生命体对周围载体的体验、理解和融合。“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各种社会生活的模拟场景,成为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的重要载体。通过活动,可以使学生融入真实的生活,通过亲身体验,调节不良情绪,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心理素质,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罗杰斯认为,人类和所有的生物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不断发展、增长和延续其机体的趋势。只要有适当的机会和环境,人必将致力于自我实现,使其身心的各方面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实施“活动”式心育就是要创设这种机会和环境,让他们寻找一个自由发展的心理空间,帮助他们学会协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摒除个人心理发展道路上的阻碍,让自己的内在本质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观

新课程体系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把人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以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为目的。北师大心理学专家林崇德教授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讲究实效,可通过实践性强的活动课和相关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学生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实体上来,以取得实实在在在的效果。”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开展“活动”式心育的目的正是从学生实践出发,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3、学生成长的需要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时期,由于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因此,开展“活动”式心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4、教师自身心理成长的需要

现在是张扬个性的时代,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调控自己的心理状态去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高要求,这已成为教师必须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必须加速自身的心理成长,而“活动”式心育给学生提供了一条自我教育的途径,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使自身成长的广阔空间。

三、模式和实践

(一)“活动”式心育的主要模式

笔者作为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探索,从学生这个生命体出发,建立“活动”影响学生的心育模式,从校园与社会两条绿色通道,以主题班会、与经典对话、与老师结对、文化艺术节、走进沙地、参观名校、参观名企、与名人对话八个板块来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健全学生人格的目的。模式如下:

   二)“活动”式心育的实践途径

1、校园绿色通道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而,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文化氛围,是学校搞好心理教育的重要基础。

1)主题班会________真心交流,升华体验

主题班会是围绕一个教育主题开展的班级活动,可以是一种学生集体的一种自我教育活动,也可以是就某个问题教育个别学生的活动。学生不仅在班会上,而且在准备的过程中形成团体意识、合作关系,加深相互的认识与感情,体验为共同目标工作的欢乐,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并且不断进行相互教育与自我教育。

2)与老师结对________架设心灵的立交桥

学生从三四岁进幼儿园到大学毕业,陪他们一路走过的是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人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全国十佳教师赵谦翔说:“凡是卓有成效的教育,追根溯源,都是教师健全人格的教育。师生之间人与人的平等对话,正是心与心的交流,只有开诚布公地交心,才能真真切切地知心,也才能有的放矢地育心。”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各有特色,教育者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在学生的一生中总有他最喜欢的老师,用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影响学生,可大大降低心育的难度,因为“亲其师,信其道”。

3)与经典对话________塑造学生的灵魂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优美而富有哲理的经典书籍的熏陶。好的书籍能拓宽人的视野,提升品位,夯实内涵,甚至改变人的价值观与人生观。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经典书籍、文章,在班级展开读好书活动,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改造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可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4)文化艺术节________陶冶学生的情操

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音乐、诗歌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便失去了一半,这就会给各种疾病的入侵洞开了大门。”艺术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锻炼人的意志。即使你不懂艺术,你也可以用心灵去感受,达到自我调节与自我教育的目的,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2、社会绿色通道

有这样一幅漫画:爷爷问他的孙子:“你知道米是从哪儿来的吗?”孩子指着装米的坛子说:“米是从米缸来的。”爷爷啼笑皆非。“知识从哪里来的?”我们绝大多数学生如同漫画中的孙子一样,认为知识是生来就有的,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认识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是,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种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摸索、体验的教育。我们教师满足于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尤其是在心育方面,教师一味的进行空洞的说教,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感受,学生虽然从道理上无法反对,但情理上始终不能接受,学生心理问题也就无法解决。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必须关注自然界中的学习。”只有在自然情景中,才能真正描绘出人类认知的性能和局限,所以,心育要创设一种有利条件,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氛围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有利条件就是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形式多样的、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只有当学生融入真实、自然的环境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时,才会产生积极参与的强烈欲望,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学会自救。正是基于此,我们开展了一个走进沙地、参观名校和名企等实践活动。

1)走进沙地________寻找精神催化剂

沙地人一向以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永不服输的优秀品质而著称。在这块当初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沙地上留下了沙地人奋斗的足迹,他们用自己辛勤劳动赶走了“贫穷”与“落后”两座大山。可是长辈们的这种优秀品质正在现在的年轻人身上慢慢的消失,他们与长辈相比,缺乏进取心,不肯吃苦,贪图安逸。我们学生作为沙地人的后代,让他们回到沙地历史中去,体会沙地的精神,可以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教材。”

2)参观名校________寻找奋进的动力

青年人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但很多人只爱幻想,缺乏脚踏实地的恒心与毅力。浙大是全国有名的高等学府,也是最吸引我们浙江学生的学府。让学生亲身体会这所名校的精神风貌,接受高等学府文化的熏陶,通过浙大校园的人、事、物给学生一种感官上的体验,折射于自己的表现,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振奋他们的精神,使他们获取奋进的动力,给自己的人生一个正确的定位。

3)参观名企________寻找心灵的危机感

 在市场机制日益完善的社会,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各个企业都会精心打造一种有别于他人的企业文化。所谓“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可是,对于缺乏实际体验、平时过惯了安逸生活的学生来说,这句话的深切含义他们是体会不到的。通过参观名企,用事实说话,让学生亲身体验尖端科技的威力,感受企业的竞争气氛,感悟生存的压力,会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

4)与名人对话________震撼学生的心灵

名人丰富的人生经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名人的故事对学生来说很有新鲜感,他们也非常愿意与名人交流,也乐意接受名人的观点,学生通过与名人近距离接触与交流,了解名人的成长历程,感受他们的心灵世界,从他们身上获得精神力量和心灵的启迪,可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些实践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发现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很强的,只不过是缺少锻炼而已。回校后,学生的精神状态有了主动的改观,因为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体验产生的说服力比任何说教更有分量。

五、成效

1、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教育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生整日生活在封闭的校园里,埋头于学海中,繁重的学业束缚了学生的心灵自由,进而滋生各种不良情绪,久而久之,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而活动则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提供了一个自由自在的空间,在真实的生活中体验,促使学生自我教育,在活动中产生一种心灵的顿悟,从而激发他们“健心”的智慧。

2、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

告诉我,我忘记了;给我看,我记住了;让我参与,我理解了。这个教育谚语反映了有效学习中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心理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而活动就是一个展现自我、实现自我并重塑自我的一种很有效的载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释放自己的空间,缓解了心理的压力。

3、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合作沟通的通道

学生通过活动,与人对话,与环境对话,在对话中克服内心的自卑与恐惧,加强了与人和环境的协调能力。同时,学会了与别人合作,还学会了处世的技巧与方法。蒲松龄先生说:“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得好,他认为“人的心理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内化的”。

4、实现了教师从“经师”到“人师”的角色换位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合理,社会和学校关心的是升学率,使教师忽视了自己作为一个人师的责任,再者,教师的视野不够宽阔,对心育方面的知识和内涵理解不够。通过活动,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积累丰富的心育经验,宽松的环境也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从而使教师具备较强的心育意识和心育能力,并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育理念,带着研究的心态对待工作和学生,才能真正成为人师。

 
通知公告
教学管理

地址:杭州市钱塘新区义蓬街道义府大街788号  邮编:311225 浙ICP备09038122号
版权所有 杭州第四中学教育集团钱塘学校  Copyright @ 2009-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