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采
耕耘在爱的路上——记潘水法老师
 

耕耘在爱的路上

——记潘水法老师

 

22年前,从未想过做老师的潘水法被师范院校录取了。从那时起,潘老师开始真正关心教师这一职业,可那穷教师的帽子,总让他有些难以释怀。四年后,他被分配到了贫穷的围垦,原本想着会有好长一段时间去适应当地的生活,可校长的热心,是学生们的纯朴,让他觉得教师也是一种很有生命力的职业,在农村工作也是很愉快的。“因为我每天在与最有希望、最有生命力的人在一起。或许他们现在并不出色,但几年后往往令人刮目相看。”这是潘老师十几年教育生涯的真实感言。

在这种教育思想下,他从1990年工作至今,十几年来一直在教学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腔热血。他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耐心教导每一位学生,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以自己的奉献和敬业育人。他秉持着“好学生是宝,差学生也是宝,差学生和好学生一样,都有成器的可能”的理念,深入开展学生工作。他讲述的班主任经历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他的这种风格:

“我曾经担任过一个理科差班的班主任。所谓差班,当然是成绩差,他们有的甚至连毕业都成问题,升入大学的可能性就更小了。但我依然经常找学生谈心,努力试着从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因为学生最需要的,有时不是知识,而是信心、勇气和耐力,所以,哪怕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善意的‘谎言’也有可能创造一个奇迹。当时,我发现这个班的学生中有许多体育成绩好的,于是我就抓住学校召开运动会的有利时机,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鼓励他们顽强拼搏,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事实证明学生是需要鼓励的,在运动会上,他们表现非常出色,取得了高三年级第二名的好成绩。”

“学生的心灵有时很脆弱,遇到挫折,就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失去生存的勇气,所以他们犯错,我从不火冒三丈地责骂,或叫家长来,而是能细心地听学生讲完事情的前因后果,给学生多一点宽容心和父母心。毕竟我们的目的不是惩罚他们,而是要让他们不要再犯。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个学生都想成为好学生,再顽固的学生,心灵深处也有软弱的地方,我们只要用期待的目光注视学生,终究会打动学生的心灵。最终这个班的学生,每人都顺利毕业,也有些当年就考上了大学,有些第二年考上了大学,有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但现在在社会上也工作得非常出色,许多学生还经常给我写信。”

这不,前段时间他还收到其中一个学生的信,信中写道:“从小学到初中,从没有一个老师说我行,你是第一位说我能行的老师。在你的鼓励下,我战胜了自卑,最终我考上了大学。”虽是短短几句话,却包含了学生对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更是对老师工作的肯定。

老师不仅关爱学生,受学生欢迎,他的教学科研成就也很突出。十几年来,他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力求以朴素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上好每一节课。他始终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以课后的辅导为全面提升质量的保障,鼓励学生多思考,善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他所带班的会考成绩优异,高考成绩逐年提升,多年来与他人合作的理科高考成绩明显高于同类及上一层次学校,由他辅导的学生参加浙江省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已有多人在省、市、区中获奖。同时,他也在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他单独撰写或与别人合作的多篇论文已发表或在市区级获奖。

老师的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同行的赞扬,他多次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优秀级或校先进工作者;2002年获校第四届“三杯”竞赛中坚杯优秀教师;2003年被评为校十大优秀教师、校教学领袖;2004年他挂帅的理科组被评为杭州市先进模范集体,他个人被评为校教学领袖;2005年获区园丁奖,多次由于教学质量突出,受到校长室的特别嘉奖。

只有学会了关爱,才会有理解;只有学会了勤奋,才会有成就;只有学会了珍惜,才会有生命力;只有学会了耕耘,才会有收获。耕耘在“爱”的路上,他乐此不疲!

 

 

 

【论文举隅】

让研究性学习走入化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潘水法

                                        

一、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背景

1、课程改革必然有新的教学模式

中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方式顺应了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研究性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部分地区近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这种学习方式越来越体现出其积极的价值。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纳。

2、旧的学习方式制约了人的发展

传统的化学教学,学生只是单纯地学习书本知识,学生一直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的学习方式,没有创设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的条件,教学始终围着考试转,没有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上。本课题提出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操作、学习评价等多方面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且相比之下优势明显。经过笔者一年多来的实践与探索,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走向成熟,得到了任教班学生和组内化学教师的一致好评,并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

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

1、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一种学习,不过是一种“像科学家一样工作”的学习,即形是研究,实是学习的一种综合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所突出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模式,它突出的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其学习形式是个人或小组合作(更多的是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作为研究性学习,我们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这一全新的方式给他带来的诸多益处(兴趣、信心、动手能力,方法,思想及社会责任感等等)。至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探询结果那是真正的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化学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必须界定“研究”的含义,它是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为主要的学习手段。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方式,强调主动探究式的学习。一般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课题研究型,可分为探索性实践、科技制作、新科技问题的学习报告、社会调研、扩展性学习等:另一类是探究型,它涉及的研究面小,以学生自主探索方式弄清楚某一知识点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应用,如化学中研究性学习是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使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2、研究性学习理论支撑

①人本理论认为:人人都有创造潜能而且这种创造潜能是可开发的。

②主体理论认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主体是学生,其主要内容是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以学生为主体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必然要经过受动→能动,依附→自主,体验→创新的过程。

3、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研究性学习符合学生具有探究和创造潜能的特点,“研究性学习”本身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动机和未知欲。学生在面对一个新的事物时,通过自己的认识逐渐了解事物表象下蕴藏的规律信息,依靠自己主体的信息加工去认识事物的本质,这种认知方式和策略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容易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知觉过程。“研究性学习”不仅有利于获得问题解决的结果,更有利学习的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并以此为主要目的,因此“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学生从事的系统的学习活动是与其掌握的现成的基础知识配合进行的,其方法体系是建立在以课题的选择、课题转化为问题和问题解决、知识获得的基础上,在“研究性学习”教学中,学生不仅要解决课题中所涉及的问题,更需要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丰富学习经历。

一般来说,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施的基本模式是:

 

 

确定课题——教材中一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且可以利用这个知识点可进行操作的探索性实验;也可是对学习过程中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次活动。

研究导入——可以由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研究,也可由老师用充满激情和挑战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相关活动;还可由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起学生感受和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进入研究环节。

研究组织——教师集中进行学习组织动员,安排布置活动的时间、范围,提供活动的相关资料和工具,指导学生制定研究的计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制定研究计划,自主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设计展开形式,安排研究的实施进程,选择活动的方式方法等。

研究展开——研究实际实施阶段,大多数活动由学生以自主实践为主进行研究,有些活动可以采取师生(或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校外指导者)合作的方式进行,但教师仅仅作为整个研究的参与者而非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研究中,只是在学生迫切需要时才给予方法、资料、工具等辅助指导和支持。

总结评价——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多种评价方式结合,重在感受与体验、展示与表达;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教师应导向研究的拓展延伸,侧重于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活动水平,进行鼓励、肯定、积极的发展性评价。

拓展提升——提出一些研究之后需进一步思考、探索或延伸训练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未知欲望,引导研究向纵深拓展,提升研究的水平。

四、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学习的设计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初始状态为学生设计合理的课题,或引导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当然对于是纯知识性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中问题设计起点要求不能高,开始时尽量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的问题,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引导到主题上来的目的。

2、价值性原则

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能轻率选择,一般要有研究上的实践价值,即符合社会发展和自身学习发展的需要,能促进自我学习。通过课题能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或现象,能指导生活实践和学习活动。

3、创新性原则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方面,因此,化学研究性课题本身就要有独创性和新颖性。研究性课题应尽可能是以前未曾发现或解决的问题,应该有所创造和创新,能够反映研究小组的独特见解,能够体现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思路,能够对日常生活中某些问题有所发明和创造。

4、可行性原则

研究课题的提出是为了解决问题,课题和研究小组的选择和确定应具有可行性。所谓可行性是指课题组全体成员具备研究和解决小组课题的主客观条件。主客观条件是研究小组成员的基础小平、实践能力、精力、兴趣和特长及相关知识储备,选题应充分考虑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发挥自身优势和条件,扬长避短。

五、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1、问题情境策略

“问题”是化学的心脏。在研究性学习中,要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卷入”学习研究之中,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2、自主参与策略

所谓自主,是指学习自己做主,自觉主动地参与化学研究活动过程。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参与的机会和条件,着重引导、启发学生去感受、理解、体验、应用,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总是估自主参与中锻炼独立思考意识,这是研究性学习的生命力所在。

3、想象求异策略

想象是对过去经验和已有记忆表象的加工改造并构成新形象或新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可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能激发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所以,创新离不开大胆的想象,创新必须打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在研究性活动课中,要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鼓励学生立异,大胆创新。

4、实践操作策略

皮亚杰认为:“智慧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因此,在化学“研究性”课中,教师应十分重视操作、讨论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化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化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化学知识。

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1、课堂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

要实现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从而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很好的方式,它有利于处理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关系。正因为如此,新大纲中,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独立设置的课程类型,列入课程计划,使之有目标,有实施要求、实施渠道和评价标准。由此可以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化学课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研究性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只要处理得当,原有的课程内容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支持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展开。当然,我们现在所说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制作成品,可以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个活动等等,也就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设计研究性课题,使这成为研究的主阵地。

2、校本课程是有力的补充

国家课程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与此相比,校本课程具更大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化学教师也要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建设,一方面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另一面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我校的校本课程 在开发和实施上都独树一帜,有以教改沙龙方式组织有志教师进行课程开发;以教师挂牌上课,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展开教学。正是在这良好的校本资源背景下,我充分利用校本课程,以生活为教材,以生活为教室,开展研究性充实教育内涵,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化学学科相关的校本课程是《走进科学》课程。

3、课外兴趣小组是激发研究的点缀

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或之后,利用选修课或兴趣小组活动课,讲一些与教材内容或研究课题有关的一些化学知识,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研究。形式有趣味化学、趣味实验、化学发展史、撰写小论文等。

4、研究性作业是最好的实践

研究性作业主要有教学后作业和阶段性作业。教学后作业是指课堂教学结束后所布置的开放性作业。在传统作业模式中,教学之后的作业是为了巩固和强化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或者说是为了使学生完成由知识到能力的迁移。作业的内容多以记忆性、操练性或模仿性为主。而在教学后引进开放性作业模式,既能促成教学目标的深层次达成,又能在最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七、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传统教学中是采用从零到100分这样细致的阶梯区分学生的学习水平。对研究性学习要新的眼光、新的理念制定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可以相对模糊性,主体可以多元化,形式可以多样性。研究性学习允许重复前人的劳动,而研究的价值在于创新。如果对“研究性学习”内容重在学习,可采用打分评价;如果对“研究性学习”内容重在研究,可应用等级评价,如可先由课题研究者本人自我评价和课题小组成员互相评,也可由教师作出评价。教师可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学生的评估结果,做出最终评价,结果可由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八、实施后的思考

1、实施研究性学习中,如何尽快缩短学生学习观念、知识结构、思维水平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如何使过程的评价更加合理,更加科学?学习成绩如何“学分”化?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2、上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近乎理想的境界,在真正的操作过程中会存在许多的困难。如实施研究性学习与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矛盾,学生学业评价与高才制度的冲突等等,这些都不是短时间也不是单靠个人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寻求多方支持。

对教师,什么是最重要的?研究性学习表明,教师再也不是由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及社会等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师再也不是一种“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善于合作的探究者。

 
通知公告
教学管理

地址:杭州市钱塘新区义蓬街道义府大街788号  邮编:311225 浙ICP备09038122号
版权所有 杭州第四中学教育集团钱塘学校  Copyright @ 2009-2015